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經濟/反空汙 從改變產業結構做起

.聯合報社論..司改放天燈,小心燎原難收拾
.聯合報黑白集.音樂網好大的罪名
.經濟日報社論.反空汙 從改變產業結構做起







經濟/反空汙 從改變產業結構做起


2017-04-17 02:4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環保團體上周在高雄台電大林廠前成立「南部反空汙大聯盟」,要求台電大林廠禁燒生煤。報系資料照(記者劉星君/攝影)


行政院院會上周四通過「空氣污染防制策略」,未來三年,政府連同台電及民間總計將投入2,150億元汙染防治經費,從加速淘汰烏賊車、嚴格管制鍋爐排放等手段,減少汙染源,希望到108年將PM2.5年平均濃度計算之空汙總量降低18.2%。行政院以行動宣示反空氣汙染決心,值得肯定,但環保團體及多位立委仍持續批評林內閣對重大空汙問題未作處理,有抓小放大之嫌,充分顯示防制空氣汙染問題的複雜難解。
近年國內空氣汙染問題受到各方高度關注,尤其在中南部地區,被視為健康殺手、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懸浮粒子(PM2.5)濃度偏高,一直是居民心中的恐懼,連行政院長林全在記者會中都坦承,去年10、11月到中南部,看到桃園到屏東的空氣品質,一路灰濛濛,讓他對台灣空氣汙染嚴重,感受甚深。近月幾場由中南部環保團體發起的反空汙大遊行,更讓上任已近一年、標榜重視環境正義的民進黨政府備受壓力。林全宣示要開14個戰場去面對空汙,既彰顯政府對環境問題的重視,也是以具體行動回應中南部地區民眾反空汙訴求。
但在國內,反空汙知易行難,因為很多相關問題彼此糾結,前後幾任政府多年來雖做了不少努力,但人民依然無感,甚至還感覺汙染問題愈來愈嚴重。
從汙染源來看,國內產業結構偏重在高耗能或高汙染產業,包括半導體、石化、鋼鐵等行業,除本身汙染空氣排放之外,尚須仰賴充足的電力供應,包括高比例、高排碳的燃煤發電,加上小英政府承諾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受到再生能源發展的限制,未來勢必增加對燃煤或其他化石燃料發電的依賴,這也大為提高反空汙的難度
除工業汙染源之外,另有很高比例的移動汙染源例如為數龐大的柴油大貨車、二行程機車等,這些又涉及到民生產業運輸及基層民眾生活形態,也非短期內可以改變還有,來自境外移入的汙染源占整體汙染比例高達四成這個部分主要是大陸沿海工業區製造的空汙隨風飄到台灣,其防制亦非可操之在我。
政府產業政策也和反空汙出現扞格,例如石化業仍是台灣重要出口產業,關係數十萬人生計但雲林六輕擴廠環評問題,汽電共生與燃煤發電操作許可證近日到期是否續發,皆攸關石化業未來生存,政府能否在環保和產業發展上取得平衡,備受關切。
台積電南科5,000億元設廠計畫,是攸關台灣半導體業能否在全球市場保持領先地位的重大投資計畫,加上台積電產值占GDP比重及在股市總市值及交易量無可取代的重要性,因此,政府無論如何都必須留住此一關鍵投資。據報導,高雄市受到「高屏空汙總量管制計畫」限制,由於環保團體堅持中油高雄煉油總廠關廠後,其空汙排放量不得作為台積電未來設廠空汙排放的抵換來源,因而高雄市政府將以汰換50萬輛二行程機車,來換取台積電順利設廠。上周行政院宣布將從擴大補助著手,預定三年內汰除100萬輛汙染程度較高的二行程機車,和高雄市政府的方向,顯然相互呼應,但能否如期達標,仍存在很大變數。
坦白講,由於台中、高雄、雲林PM2.5人均汙染測量值是台北市的數十倍,而且還在持續升高,民怨的日積月累可想而知,但現實的困難是,台灣產業結構及生活型態都不利於反空汙的大力推動及目標實現,這也是政府和民間以及朝野政黨必須共同面對的現實和政策難題。
「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是最簡單的道理,所以,在反空汙行動上,必須採取務實做法,訂定優先緩急順序,循序漸進解決不同程度的空汙問題;在中長期,根本之道仍在改變產業結構及生活形態,這必須作很大努力,而且愈早開始愈好。

聯合/音樂網好大的罪名


2017-04-17 02:5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中廣寶島網和音樂網所有節目15日0時起全面停播,陪伴聽眾30年的聲音畫下休止符,讓許多人感到不捨。 中央社


音樂遇上政治,就像雞蛋碰石頭,注定難逃噩運。NCC一紙命令,讓卅年歷史的中廣音樂網一夕「被停播」,正是如此。
NCC的理由當然也很堂皇:這頻道當年是為了心戰喊話、「遏制匪波」而設,如今功能不再,政府當然有權「依法收回」。但要反問的是,如果頻道內容是對社會有價值的東西,是對民眾有意義的文化活動,政府有必要用砸店的方式去摧毀嗎?
對此,政府的針對性,和民眾想要的顯然不同。對政府而言,依法行政是表面原因,但是否因厭憎這個音樂網的負責人及其歷史淵源,而欲除之,則不得而知。在民眾而言,則因為喜歡不同的音樂節目和主持人,而備感憤怒與不捨。政府固有權分配頻道資源,但如果運用權力卻罔顧「民之所欲」,沒有違背民主價值嗎?
深一層看,這就反映了政府對待文化的態度。一個音樂網的建立,一群音樂人和聽眾共同的音樂聚落,要長年累月的付出才能形成;而政府一道命令,一夕就可將它弄到寸草不留。NCC耍的是政府的威風,人民可惜的是音樂園地被踐踏;重新分配頻道,可以有更文明的作法吧?
這次停播事件,顯示NCC對音樂文化的無禮對待,也說明蔡政府的「轉型正義」缺乏是非,甚至反射了威權統治的心態。音樂網早年「遏制匪波」的功勞可以一筆勾銷,如今是政府親手「遏制台波」,這不可笑嗎?
自從有了NCC,台灣的電視和廣播品質江河日下,其中因果,耐人尋味。

聯合/司改放天燈,小心燎原難收拾


2017-04-17 02:5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司改國是會議陸續召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進行迄今,衝突與盲點漸次浮現。除了各分組內部爭執矛盾火爆拍桌,更有與會者以「放一百個許願天燈」來形容此次司改議題的散亂與後遺症。放天燈許願固是美事,但天燈若引發燎原之災,社會與人民恐怕無法承受。
不可否認,司改工程有其必要性;但司改之路充滿崎嶇,絕非一群人密集討論兩個月,即可望馬到功成。比起年金改革,司法改革的挑戰可能更艱難;原因是:年金改革目標單一,一旦改革大刀砍下,無論民意再怎麼分歧,非軍公教支持改革的力道仍然很強。司法改革卻不同,近百個議題千絲萬縷,條條都涉及嚴肅的法理與現實之爭,又彼此互相牽扯關連;若真要硬幹,只怕惹來民怨,甚至造成司法倫理的癱瘓。
事實上,早從蔡英文總統誓言「回歸人民的司法」開始,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等有識之士即已預警:這種向民粹傾斜、四處找名人背書的天女散花式司改,一事無成倒還罷了,若導致國家分權及制衡設計破壞,或向某些司改團體一面倒,後果將不堪設想。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此次司改被某些律師團體把持操控的質疑不斷,加上議題設定並未切中現實司法弊端,難免讓司改運作逐漸變調走樣。
以司改會議最近討論最高法院法官是否「大幅縮編」議題為例,作出將改由總統「政治任命」的決議,即招致「變相擴權」之批評。不可否認,現行訴訟制度的一大問題是,人民只要能打到最終審,就絕不輕言罷休;這種心態,便造成了最高法院過度臃腫、判決定讞太遲,以致正義無法即時彰顯等缺失。事實上,在一九九九年的全國司改會議,即已確認改採「金字塔訴訟制度」以縮編最高院。但此次司改探討此一議題,卻仍招來譏議,癥結就在,改革方向竟選擇朝總統「政治任命」修改。如此一來,不僅使總統變相擴權,更壓縮了司法獨立的空間,讓政治黑手更容易伸進司法。
再舉一例,司改會議決議採「律師強制代理」制度,未來民眾打官司,一定要聘請律師,由律師代理訴訟程序。此一結論,一旦經全國司改會議通過,將大幅改變我國的訴訟體制,人民的訴訟成本也將大增。支持「律師強制代理制」者的理由是:如果一方有律師另一方沒有,則雙方訴訟的「武器」顯然不對等。再則,基於訴訟經濟及訴訟案件分流考量,昂貴的律師費可能遏制民眾「小案打官司」的動機,而改採紛爭解決機制替代。乍聽之下,這樣的主張很有道理,但一般民眾卻直覺反感:難道以後只有有錢人才能打官司?即使國家對於請不起律師的民眾可以提供法律扶助,但如此一來,是否反而造成國家財政沉重負擔?
美國聯合航空將亞裔醫師強拖下機案,提供了我們一個思考角度。受害亞裔醫師之所以能在第一時間找到兩美國知名律師代他向聯航提告求償,原因是美國律師錄取率極高、競爭異常激烈,因而有所謂「救護車律師」搶當義工,先告贏再按賠償金抽成。這些制度背景,台灣有足夠的配套條件嗎?
從此可知,司法制度的變革,除考慮現實的積弊與民眾的感受,還需要營造比較充分的社會條件作為配合,才有成功的機會。然而,此次司改會議在短短時間內決定抄襲歐美的許多制度,又要擴大行政權對司法的干預,恐無力思考深層的社會因素。何況,司改國是會議迄今定位不明,其決議究竟是供蔡政府「參考」,或者必定成為「政策」,仍是一個謎團。如果只是前者,可能危害還不致太大;若是後者,一旦貿然施行導致燎原之災,誰來收拾?
暗夜放天燈,遠看是一幅美景但如果天燈失控,焚毀山林,將為害不淺。對司法動刀,蔡政府務必謹慎!

林全向空汙宣戰 推14措施


2017-04-14 03:12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林全昨天親自主持空氣汙染防制策略記者會。 記者蘇健忠/攝影



行政院長林全昨(13)日宣示啟動空汙防制策略,政府將與民間共同投入2,150億元,推動補助企業更換6,000座鍋爐設備、鎖定7,000家餐飲油煙管制等14項措施,全面改善空汙,目標讓三年後PM2.5下降18.2%
環保署昨天在行政院會報告空氣污染防制策略,林全會後率部會首長對外說明,他說,政府要解決空汙等問題,不能因有礙經濟發展就不做,政府必須克服各種挑戰,但不論如何,政府要滿足水電基本需求,保證沒有缺電危機。
林全表示,政府盤點出的14項措施,有胡蘿蔔跟棒子,包括補助、限制規範等,等於要開14個戰場,希望2019年底,PM2.5年平均濃度改善率18.2%,從2015年底的每立方公尺22微克降到18微克,讓社會有感。
全年紅色警戒站日數,也從997站日降至528站日,改善比率47%,希望改善冬天的空氣品質。
14項措施包含固定及移動汙染源,固定汙源部分,包括補助企業將6,000座商用及工業鍋爐改為天然氣,減少汙染排放,平均每套補助40萬元,台中、高雄等部分地方政府也會加碼補助。
圖/經濟日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