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聯合筆記/兩岸僵局 誰將得利

.陳師孟正在清算未來的蔡英文
.綠色執政 顏色保證 品質不敢說
.聯合筆記/兩岸僵局 誰將得利
.口號式居住正義 算台灣價值?
.死不認錯…太靠勢
.再造經濟奇蹟 才配講台灣價值
.公華視紛擾不止 央廣中央社送火坑?
.學測自然科 考驗閱讀理解與科學素養











聯合筆記/兩岸僵局 誰將得利


2018-01-29 00:17 聯合報  郭崇倫

去年台灣當局執著認為,等中共十九大後,習近平權力鞏固,對台政策可以主動鬆綁。現在這證明是錯的,對台強硬已經變成十九大的政策方向。圖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 新華社資料照片



兩岸看似平靜,目前卻有多重僵局,短時間局勢無法改善,自己心裡要清楚,僵下去會對誰有利、誰不利,而且總是有個期限,到時恐怕損失更慘重。
M503航線僵局,對台灣不利;遲遲不肯核准春節加班機,五萬台商抱怨對象是蔡政府,現在只剩下一周時間,必須要盡快解決,恐怕我們要先讓步。
大陸宣布新航線的同一天,就開始實施,讓台灣很下不了台,民進黨政府要求至少要「技術性協商」,扁執政時期有先例,沒有九二共識,也可以在澳門商談,達成春節包機,為何現在不能談M503航線爭議?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大陸那時是要打開直航,無前提的開始談判,但現在拒絕與台灣「坐下來」協商M503,就是要避免一種印象:民進黨不回九二共識,也可以協商。
這就牽涉到一年多以來的「九二共識」僵局,民進黨一直希望繞過這個問題,認定九二共識是國民黨的東西,要另起爐灶,希望與中共達成「不是九二共識的新共識」。
大陸內部也有人聽得進去,因此並不排斥可以談談,所以我們聽說前民進黨大老被傳話,希望台灣能組成與大陸栗戰書、丁薛祥等級的對話窗口,又傳在就職前,蔡總統貼身幕僚與大陸關鍵學者在澳門有秘密接觸。
但這並不是由「兩岸共同承認一個中國」,民共各退一步,可以退到「兩岸承認同屬中華民族」或其他模糊的概念,從北京來看:「民進黨你先拿出一個說法來,我們檢核是否符合」,這是以北京為中心的想法,當然在台北是萬難接受的。
大陸國力逐步增長,經由軍事威嚇與外交封鎖,北京當然占了上風,但是時間未必是在大陸這邊,台灣意識與天然獨的年輕人也在不斷增加,而大陸對此是束手無策的,尤其台灣還在苦撐待變,等待美國的中國政策改變,這就讓大陸最後解決的代價變得非常高。
最後,十九大是另一個僵局時間點,去年年中,台灣就有人建議要開啟新思維,先討論、再凝聚新政策,以抓緊十九大習近平時代的新機會,但是當時台灣當局執著於兩個觀念,一是等十九大後習近平權力鞏固,台灣問題不會成為政敵攻擊的藉口,習可以主動鬆綁,台灣無須先改變立場;二是最晚至三月,等新對台領導班子就位,會有新思維,台灣藉著一再批評即將下台的張志軍,可以把過去兩岸僵局的責任推給他。
現在這都證明是錯的,也許有人想藉台灣問題攻擊習,但是對台強硬已經變成十九大的政策方向,習個人主觀意願無法改變,張志軍雖然影響力減退,但是他還是代表政策,批評他於事無補,只是在僵局中徒然發洩情緒罷了。




師孟正在清算未來的蔡英文
陳長文 ∕ 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 / 聯合報
說起「法治」二個字,對於不是學法律的人來說,有點抽象,有點模糊,有點隔閡感。我也不想用太學理的方式來談法治,我用一句話,來告訴大家,什麼是法治?

法治就是蔡英文的守護神!而陳師孟,正在殺害蔡英文的守護神!

陳師孟以其即將掌握的監察權公然恫嚇判決對綠營政治人物不利,或判決對藍營政治人物有利的司法人員,這離譜絕倫的事,除了憤怒,幾乎已沒有什麼好評論的了。

但要責備的是提名陳師孟的蔡英文總統,以及全數同意通過陳師孟提名的民進黨立法委員,尤其蔡英文也是習法之人,怎能提名這種昭昭然踐踏司法的人當監察委員?而我要提醒蔡英文總統,不要以為陳師孟的清算刀刃,只是在清算政治立場不同的人。錯了,陳師孟正在清算未來的蔡英文。因為,陳師孟張狂舉措,想殺的是台灣的法治

要知道,法治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凡事依法不依人,才能保障每一個人,不因政權輪替而遭到迫害清算。陳師孟想把法治扭曲為統治工具,表面上是對「現在」的執政者有利。但是,請問蔡英文,您難道不知道,上台就有下台時,等蔡英文下台時,今日用來清算對手的每一個血滴子,都會飛回來砍蔡英文的人權項頸,不是嗎?

套一句前一陣子最熱門的語句-陳水扁給李登輝的獻壽祝福「萬壽無疆」,難道蔡英文真的以為民進黨的執政也是「萬壽無疆」?上了台,就不會再下台。蔡英文總統,您難道不知道,您現在的民調出其的低,連下一任選不選得上都在未知數,還「萬壽無疆」?

這正是法治的可貴處,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法治」就是每一個行正坐穩的國民的守護神,一般人民是、國家元首也是,不必擔心只因政治立場不同,就會無罪變有罪、有罪變無罪。一個國家元首,除非如陳水扁一樣廣涉貪腐弊案,「法治」將是首長卸任後最強大的守護神。

可鄙的是,陳師孟竟囂張的拿起屠刀要砍殺這一位守護神,那麼,蔡英文就最好祈禱她可以「萬壽無疆」地執政下去,否則,蔡英文下台的時候,若有其他的執政者以其政治立場不同要以「莫須有」之罪清算她時,那時的蔡英文也將無處呼求公義,無由召喚法治守護神。因為,陳師孟之所以能屠殺法治,那把屠刀,正是蔡英文送上的。

最後,陳師孟在眾怒下仍被「順利」提名,顯示馬英九不久前呼應制定「妨害司法公正罪」的必要,不只是關說司法,對於類似陳師孟這種以監察權侵犯司法獨立的作法,其惡性甚至勝於個案式的關說司法,應立法課予刑責嚴懲,但顯然不能期待擁有國會多數的民進黨立此法律(就像當年執政的國民黨或民進黨讓人民失望一樣)。

唯今之計,就是發起及通過公投,透過直接民主實現久候不到的立法。


 
綠色執政 顏色保證 品質不敢說
許木柱 ∕ 退休研究人員(花蓮市) / 聯合報
民進黨曾經宣稱「綠色執政,品質保證」,但是歷經總統貪汙、多位黨政要員因貪入獄,以及烽火外交的挫敗後,已經很多年不敢再說「品質保證」了。最近一次重新執政,而且是全面執政後,再度展現超高效率,不惜踐踏不溯既往、信賴保護的憲法精神,搶奪軍公教人員的退休金;同時毫不遮掩的誅殺異己,一路追殺已經奄奄一息的國民黨,只有「自己人」的特定組織(學運、工會等)才是「心裡最軟的那塊」。

對於近一年多的政治亂象,已有許多學有專精、客觀理性的評論,但這些批評或意見都無法撼動民進黨一貫的「顏色保證」,無怪乎「綠色恐怖」之說不脛而走。最近一次的「綠色恐怖」是準監委陳師孟護主心切,不僅高調宣稱進入監察院後,將會為貪腐總統翻案,並以監察權為靠山,警告那些「只辦綠而不辦藍」的法官,甚至以不屑的口吻貶低法官「不學無術」。

做為陳師孟委員台南一中的同班同學,我實在無法想像,那曾經是和藹清純的同學,怎麼會變成這樣?要說「學術」,當年班上確實人才濟濟,例如前經濟部長許嘉棟、台大經濟系教授梁明義、大律師許文彬、台大肝臟名醫許金川等,但是這些極有才華的同學到了現在,即使已經或即將進入「不逾矩」的歲月,卻依然謙虛如昔。當然,或許是我「不學無術」,所以沒有能力看到當年陳同學的才華吧?或者如總統府、行政院發言人在電視上反駁外界時常說的:「理解不夠」、「錯誤解讀」。

幾個月前,客委會李永得主委以極為傲慢的態度,回應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徐榛蔚的質詢,甚至輕蔑稱呼「徐太后」。在國會殿堂上,立委提出質詢本就是立委的職責,難道國民黨立委為花蓮客家族群爭取一些經費,就要被粗暴的對待嗎?難道李主委以為花蓮都沒有人了嗎?或者以為可以「永遠得到」天下嗎?民進黨或許自我感覺良好,認為「顏色保證」是鐵板一塊,但請記得,台灣是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人民有許多不同的顏色可以選擇。





死不認錯…太靠勢
張有賢 ∕ 製造業(新北市) / 聯合報
政治人物認錯有這麼難嗎?勞基法一年內兩度強渡關山,搞得勞資雙怨,總統只願關起門來在黨內中常會向自己人說抱歉,還大言不慚是「平衡一下」。

民進黨把手伸入大學校園,提案要求教育部暫緩台大校長任命案,還無所不用其極,爆烏龍抄襲,引發眾怒,現在被迫撤案,還講是釋出善意,這麼傲慢的心態大概真的是靠勢的大黨鞭才講得出來。

把一個學術殿堂的校長任命變成抹黑大戰,學術領導人尊嚴受損,迄今仍無悔意,一句抱歉都不願講,這是能引導台灣向上發展的政黨嗎?而且這種行為錯誤又死不道歉的思維,實在是教壞囝仔大小。

奉勸政治人物,不要太靠勢,錯了就是錯了,不要硬拗,趕快認錯為要,否則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早晚有報。


 
口號式居住正義 算台灣價值?
張金鶚 ∕ 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 (台北/聯合報
日前蔡總統視察台北市健康公宅表示「年輕人的居住權利與環境,也是台灣價值」,很樂見總統重視居住正義且視為台灣價值的一環。然而居住正義何時可以實現?是否廿萬戶社會住宅完成,年輕人的居住權利就可以實現?換言之,如何落實居住正義以彰顯台灣價值?

先不論柯市府四年二萬戶公宅確定跳票是否會影響蔡總統的八年廿萬戶成果,然不合理高房價並不會因為「廿萬戶的社會住宅」而解決;不合理的黑市租屋市場也不是「租屋專法」所能解決;危險老舊違章的不良居住環境也無法透過「危老條例」而明顯改善;更嚴重問題的住宅商品化、投資炒作、大量空屋與房市資訊扭曲等市場不健全尚無法經由稅制金融」及「實價登錄」而改變。

如果台灣的居住權利與環境是處在一個高房價、租屋黑市、危老不良居住品質,以及投資炒作、大量空屋和資訊不健全的市場環境,如此台灣價值情何以堪?

面對台灣居住困境,高房價及投資炒作互為因果,也是居住不正義的核心。透過房地產稅制及金融改革,區隔自住與非自住房屋的交易及持有成本,使其產生明顯差距,增加非自住者負擔,降低其投資誘因,同時保障自住者權益,避免住宅過度商品化,高房價也將無力支撐而逐漸合理修正,如此居住權利才能真正實現。

其次,面對大量空屋及資訊不健全的市場機制,政府與民間應加強供需資訊的提供,減少空屋的產生並促使有效利用。然後加強房地產業的檢查評鑑,以落實市場的獎優懲劣機制。最後透過實價登錄的改革,讓預售屋及租屋的市場資訊即時、正確、沒有模糊化的完整提供。如此可以避免市場失靈,同時保障消費者的居住權利。

第三,面對相對弱勢族群的租屋市場,政府除應先積極健全租屋市場的相關資訊,更應優先處理多戶出租房東的逃漏稅問題,以杜絕租屋黑市。另外,政府應加強提供多元租屋補貼方案,重新檢討各種補貼方案的公平與效率,提供弱勢租屋族群協助。

第四,面對危老不良的居住環境品質,政府除積極推動危老條例外,更應加強提供多元的都更模式,除重建外,還有整建與維護;除大規模都更外,還有中、小規模都更;除公辦、民辦都更外,還有社區自主、代理實施者都更等。透過各種多元都更模式,形成遍地開花的居住環境品質改善。

最後,面對社會住宅興建,柯市府強調要居住正義、智慧建築、美化城市等多重任務,卻忽略了只有少量的社會住宅最重要目的是協助無法在一般出租市場上租屋的真正弱勢者。如強調高品質的智慧住宅與美化城市,不但提高興建成本,更增加後續長期維護費用,如此將提高公宅租金,弱勢族群只能望屋興嘆。若社會住宅被賦與多重任務,導致原本目的扭曲,如此居住正義只是口號,更別提台灣價值的落實。


 
公華視紛擾不止 央廣中央社送火坑?
鄭自隆 ∕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公 / 聯合報
公視、華視紛擾尚未落幕,文化部又要在廿九日召開公共電視法修正草案諮詢會議,商討如何將公視、華視、央廣、中央通訊社納入「大公廣」集團,由一個董事會管理。

公視董事會兼管華視,已經鬧出這麼大的風波,又要兼管央廣、中央社,那一位董事長有這個能耐?

華視併入公視本是個錯誤,是大的被小的併,類似台北銀行強行被併入富邦,合併後富邦是茁壯了,但華、公視合併,公視收視率沒起色,華視業績與收視卻一落千丈,我們還要把央廣、中央通訊社送入火坑嗎?

華視併入公視是有些充滿熱情且嚮往英國BBC的傳播學者的主張,當時他們還主張所有無線電視台最好都納入,包含台視與中視,還好主事官員有點堅持,只併入華視,否則今日鬧局可會使台灣無線電視產業崩盤。

學者有其理想,但以管窺豹,忘了橘逾淮而為枳,英國有數百年的民主素養,台灣不到卅年,那能全盤移植?自二○○六年黨政軍退出媒體實施以來,公視、華視董事長那一位不是當家的執政黨喬來的,甚至二○○八年國民黨重新執政,照樣以填補董事的方式,趕走民進黨執政期任命的董事長。台灣有公共媒體的條件嗎?只是披著公共的外衣,但底子還是政府媒體。

所謂公共媒體的「公共」有二個意涵,一是「場域的公開」,如同公車、自來水、電力,人人可以使用,無差別待遇;另一個意涵是「對象的多元」,菁英固然是公視內容服務的對象,但引車賣漿者也是;以此標準檢視公視,由於採「製作人制」尚可以抵抗長官的不當干預,雖然內容仍是陽春白雪服務菁英,但算是及格。華視得要靠廣告自謀生計,談「公共」只是笑話一句。

至於央廣、中央社如何「公共化」?中央通訊社是國家通訊社,宣示政府立場,而中央廣播電台早年職司「抑制匪波」、「對匪廣播」,以號召共軍弟兄起義來歸,二者都是國家的國際宣傳機器,是冷戰時期的工具,現在要「出口轉內銷」談何容易。

再從媒體本質來看,通訊社、短波廣播電台都是類比時代的產物,現在台灣有那一家電視台或平面媒體還在依賴中央社供稿?還有那一個人還在聽短波廣播?央廣若持續做國際廣播宣傳「台灣價值」,那是國家媒體而不是公共媒體;若轉型為國內廣播與其他廣播電台競爭,有何意義?至於中央社有龐大的國內外採編人力,但持續經營通訊社業務已無功能,當然也不可能轉為紙媒,似乎只能經營網路,不過以優質人力去和爆料公社之流者競爭,只能徒呼負負。

在國家體制下,「公共媒體」越大,執政當局(不管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染指越深。寄語文化部,先妥善處理近日公、華視紛爭,再來談「大公廣」,原先聲明說政府不能介入,明眼人都知道是場面話,加油,鄭部長。


 
再造經濟奇蹟 才配講台灣價值
鄭弼儀 ∕ 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 聯合報
自從蔡英文釋出「台灣價值」四字,迄今仍引輿論熱議;總統何曾想到不久前是一江山為守台灣而犧牲的戰役六十三周年?但是役當年曾震撼國際,使美國在一九五五年通過福爾摩沙決議案」。「價值」一詞,主要取決對該物體之需求,是以該戰役應為近代「台灣價值」視聽凸顯的開端。

當然,「福爾摩沙」在十六世紀經商的葡人發現「好美麗之島」,美譽和價值早見。而後是「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開物成務,以立我丕基」,要者是先民使台灣如何變得愈有價值的艱辛開拓;之如紀念經國先生逝世,永懷推崇他推動十大建設、十大革新貢獻,才有中華民國繁榮與進步,才有世人驚嘆的「台灣奇蹟」。

今者「自由、民主」的台灣價值,似是政治人物拚連任之路;但無論藍或綠白,誰能倣效或超越蔣經國,再造「經濟奇蹟」,才配講「台灣價值」。

所以,今日講「台灣價值」,要先講「中華民國價值」,否則是本末倒置、捨本逐末,漠視「飲水思源」的古訓!


 
學測自然科 考驗閱讀理解與科學素養
簡麗賢 ∕ 高中物理教師(台北市) / 聯合報
今年學測自然科,題目結合去年時事新聞,內容創新,以題組題形式呈現跨學科學習重點,充分反映新課綱的核心素養概念。

時事題如福衛五號遙測衛星,提供福衛五號衛星距離地表高度及公轉地球的周期資料,透過考生學過的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的周期定律,判斷另一顆新衛星距離地表高度去年諾貝爾獎物理獎得獎主題「重力波」的閱讀理解題組題,考驗考生物理概念與閱讀理解能力,能根據圖表解釋歸納延伸推論,是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科學素養題。

今年試題也融入核能發電的議題,以閱讀理解形式呈現,從文章中了解核能產生的兩種形式,包含核分裂和核融合,藉由閱讀文章,引導考生思考核電廠反應爐意外的處理機制,及核能意外發生輻射外洩汙染隨全球環流擴張的科學問題,並介紹未來可能完成的核融合反應產生核能的物理機制。這些都是結合大家關心議題的好題目。

一份好題目是試題取材能跨科命題,綜合評量考生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等層次,包含能知道重要的科學名詞與定義,能知道科學現象、規則、學說與定律等;其次更高層次是評量考生應用與分析的層次,能了解數據函數圖形與示意圖的意義,判斷圖形意義,找出其特性或關係。例如今年以智慧型手機加速感測器放大的示意圖,要考生判斷該處的加速度與自由落體運動的關係,這是相當創意的題目。

這樣具有閱讀理解與科學素養的命題,相信對國內的科學教育發展裨益良多。






小琉球竟成空汙重災區 禍起高雄?


2018-01-28 23:21 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

小琉球是被遺忘的空汙重災區,冬天往高雄方向遠眺,天空幾乎都像昨天一樣灰濛濛,但夏天空汙少時能看到高雄八五大樓。 圖/讀者提供




抗空汙意識抬頭,蔡政府力拚將髒空氣減量,去年陸續端出不少防制措施,但全國仍有為數不少的「空汙孤島」,包括花蓮和平、離島小琉球、中部海線和南部近山區等。其中海風徐徐、島內推動電動機車的小琉球竟「紅害」嚴重,官方研判空汙物很可能從台灣本島飄散過來,無辜承受「遺毒」。
環保署已於全台建置七十七個空氣品質監測站,但因站點少、裝置位置代表性不足,過去屢遭環團質疑。也正因監測站密度低,全國因而出現不少無監測資料的空汙孤島,成了被外界遺忘的空汙「災區」
環保署去年曾將監測車開進無監測站的花蓮縣和平,還在十月廿九日意外測到「褐爆」,是最高的「危害」等級,比對所有人不健康的紅色警戒還「厲害」兩級,翻轉外界對花東空氣好的印象。

連三天紅害 上周五甚至是全國「唯一紅」

環保署去年底也將監測車開到高屏外海的小琉球,進駐近一個月觀測發現,這個沒工廠、人口少、推動騎乘電動車的小海島,空氣非常糟糕,當中南部近日已好轉成黃色或橘色警戒,小琉球卻從上周五起一連三天紅害,上周五甚至是全國「唯一紅」。目前監測車還在島上,但未來開走後,小琉球空汙數據也會「消失」。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成員許心欣說,小琉球屬於「位於下風處」、「無辜受害」的空汙重災區,島上汙染物來自「境外」,很可能就是高雄重工業區所飄過來的「遺毒」。
許心欣也說,以台中為例,可能也有很多無監測站的空汙孤島,海線如后里、東海、神岡恐都是災區,卻一樣沒監測數據。她說,后里、東海雖有地方環保局、台電的監測站,但因沒環保署測站,不列入中央年度報告,也不納入縣市評比;神岡甚至沒測站。

山區空氣好?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說非如此

不僅如此,過去一般民眾普遍認為山區空氣好。但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說,透過資料圖分析發現,南部近山區包含屏東霧台、三地門等地常受到空汙籠罩。莊秉潔甚至說,西半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地區,仍會受汙染物影響,山上空氣「並非你我想像地這麼好。」
環保署監資處長張順欽說,小琉球空汙主要受區域性擴散條件差導致,汙染物從高屏飄到小琉球的可能性確實最大,但待分析。至於花蓮和平,居民推測可能與挖礦、水泥車頻繁來回有關,張順欽則說,當時褐爆主因是受河川揚塵影響,但來得快,去得也快。張順欽強調,環保署預計四年內將裝設一萬多個微型感測器,屆時會視各地需求進行裝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