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

聯合筆記/「猶太光明節」照不到之處

.促轉條例三讀過/促轉典範:兩蔣銅像園區
.促轉條例三讀過/蔡政府「能忍不能容」?
.促轉條例三讀過/勝利者? 失敗者? 誰的轉型正義
.勞基法進階修法/勞基法修法廣告 自曝其短
.勞基法進階修法/勞基法「極短」賞味期
.要抱著假富庶到何時?
.聯合筆記/「猶太光明節」照不到之處







聯合筆記/「猶太光明節」照不到之處


2017-12-09 00:02 聯合報  賴昭穎

美國總統川普6日宣布,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白宮七日晚間舉行一場慶祝活動,總統副總統夫婦都出席,特別處在於慶祝將到來的「猶太光明節」。
川普致詞說,他知道這裡有很多人很開心;希望大家光明節快樂,相信今年會是非常特別的光明節。語畢,全場報以熱烈掌聲。
今年的確值得猶太裔美國人高興,因為川普前一天,翻轉美國維持七十年的外交政策,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挑動以巴間的敏感神經,也讓中東和平進程難料。
川普在競選期間以「讓美國再度偉大」口號,贏得支持進入白宮,他就職以來不到一年間,也將「美國優先」奉為外交政策圭臬。「外交是內政的延長」意指外交目標是要保障本國利益,但擺在國際關係架構下,要確保的是本國相對利益,非絕對利益。
前總統歐巴馬曾遭揶揄不懂外交,在處理敘利亞內戰、伊拉克撤軍等議題上確有檢討空間,但整體政策仍維持過去的務實、平衡做法。
然而,川普主政下的白宮,把外交視同內政,在處理國際事務,將個人短期政治利益置於長期的國家、甚至全球利益之上。因此,他無視國際間對全球暖化的關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不顧各國推動區域經貿整合努力,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並要求重談北美、美韓自貿協定。
此外,在美墨邊境築牆、禁止六個穆斯林國家民眾入境、逆轉歐巴馬任內對古巴的開放政策等,都是為了討好特定利益團體或意識形態的作為。
川普自認談判技巧高明,不論在北韓問題或承認耶路撤冷為以國首都,他以為他的翻轉式外交可解決問題或累積談判籌碼,結果朝鮮半島反面臨戰爭風險;至於承認耶路撒冷,或可換取猶太裔和福音派基督徒支持,代價卻是激化伊斯蘭世界仇美情緒,更可能讓幾近亡國的IS死灰復燃。
川普在光明節前夕打破既有的平衡,能否真為以巴和談帶來「光明」是個大問號,如果不能妥善因應,對中東地區和世界帶來黑暗卻是難以避免的。





勞基法進階修法/勞基法修法廣告 自曝其短
2017-12-09 00:17 聯合報  鈕則勳/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兼主任(台北市)
為勞基法修法,行政院在平面媒體刊登廣告強調,「改變,是為了最辛苦的你」。圖/翻攝自報紙

為了凸顯出勞基法再修法的正當性,行政院祭出了「改變,是為了最辛苦的你」政策行銷廣告,但一出檯立馬被勞工團體狠狠打臉,除指稱政府欺騙外,勞團也呼籲政府別再拿中小企業與低薪勞工當藉口。

坦白說,就廣告策略來看,這則廣告被批評,理由非常簡單,因為其根本就是個「自殘行銷」。

首先,民進黨上次修勞基法讓「一例一休」通過,也透過了宣傳管道來凸顯「一例一休」的正當性,然現今再修法,同時亦祭出了訴求「讓最弱勢勞工薪水能有彈性、讓中小企業充分發展」的廣告,頓時讓人覺得政府「昨是今非」,難道之前為「一例一休」所做的宣傳是「假的」?或是看官們「眼睛業障重」?

其次,廣告訊息的說服力太弱,以勞動部民調做基礎建構一個基層勞工及一位中小企業主的「內心話」為修法做支撐;但現今問題是,傳統民調已凸顯盲點及限制時,應多輔之以大數據分析,才能將誤差率做有效控制,若政府沒做好抽樣誤差控制,只拿對自己有利數據宣傳,反而凸顯自以為是。

廣告中虛擬了基層勞工與中小企業主的心聲,只是為了呼應修法目的,並非真實例證,說服力當然不足。

最後,看了整篇廣告,會讓人覺得廣告的主要目的,似乎是要導向「加班才能增加收入」,若真如此,反而更凸顯政府的無能、自曝其短;畢竟政府若能搞好整體經濟,強化國外投資或是借力使力融入國際政經,經濟自有振衰起敝的可能,薪水便可順勢增加。政府不從大格局著手,豈不本末倒置?

綜合上述,這樣的廣告,除了是「自殘」、「自曝其短」的行銷操作外,更凸顯出政府專業的困境,不只是政策制定,廣告行銷也是。






促轉條例三讀過/蔡政府「能忍不能容」?
2017-12-09 00:40 聯合報  王正治/退休人員(台北市)
促轉條例在立院闖關,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擔心民進黨夾帶清算式內容,賦予促轉會跨越法官的職權,反而無法還原歷史真相。本報資料照片

立法院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給人的感覺是清算鬥爭。俗語說:「當家三年狗都嫌」,國民黨長期執政被「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小英執政伊始就被「嫌」,應該好好檢討。

我有一位深綠朋友說:「小英的政策都不好,唯一好的是年金改革」,我聽了火冒三丈說:「如果你是我當何感受。」

當年在屏東某國中教書,薪水袋上載明扣貸款多少,覺得很納悶,查問其他同仁大家都有扣貸款,再向會計室詢問,才知政府為推行十大建設,向沙烏地阿拉伯借錢,為了還債請全體軍公教同仁共體時艱。

校務會議上,大家爭先發言,最後校長給我們「愷切訓示」,要大家體諒政府財政困難,將來你們退休了生活也有保障,政府不會「虧待你們的」。現在政府賴帳不說反而羞辱我們,你是當事人有何感想。這位朋友聽了說:「我不知道有這些委屈。」

軍公教是小英政府腹中最硬的一塊,必須去之。現在一例一休把勞工朋友得罪了;資本家的五缺沒有解決;埤塘種電、燒煤空汙又得罪了環保團體;同性婚姻更得罪了一大群老百姓。現在又假轉型正義,追殺前朝,難道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十大建設、台灣是四小龍之首的經濟奇蹟,是一句「威權統治」可抹煞的嗎?

歷史上稱唐太宗「逆取順守」有容人雅量成就了「貞觀之治」。民進黨政府在阿扁時期失去了一次很好時機,這次台灣人民再給民進黨一次機會,希望小英政府不要像前立法院院長梁肅戎所說的:「能忍、不能容」,有容乃大、台灣之幸、人民之幸!






促轉條例三讀過/勝利者? 失敗者? 誰的轉型正義
2017-12-09 00:26 聯合報  黃年/評論工作者
促轉條例日前於立法院三讀通過,行政院長賴清德指示政委羅秉成,儘速研擬提出「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名單。圖為兩蔣銅像園區。本報資料照片
在目前的中正紀念堂園區,保留兩廳院與自由廣場牌樓,而把中正紀念堂外牆與主建築均拆除後,將立法院遷至此地。 圖/路透社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完成立法。

這究竟是由什麼「不義」,轉向了什麼「正義」?

柯文哲說:別成為「(民進黨)勝利者的正義」。但是,這會不會反而是「(台獨)失敗者的正義」。

讓我們開門見山。民進黨這整套「轉型正義」是建立在:由中華民國架構的「不義」,轉向台獨論述的「正義」。

由於中華民國是不義的,所以蔣介石也是不義的。

中華民國是失敗者,台獨是勝利者。因此,推倒了蔣介石的銅像、解構了中正紀念堂,就是台獨擊敗了中華民國,這也許就是柯文哲說的「勝利者的正義」。

民進黨必須把中華民國定位是不義,才能把「整個蔣介石」定位為不義。

台獨如果能正名制憲,那當然是擊倒了中華民國與蔣介石的大勝利。但是,迄今蔡英文仍說「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事務」。這個國號及這部憲法,正是蔣介石一代傳遞下來的。台獨甩不掉這個國號和這部憲法,卻想以推倒銅像來顯示台獨的勝利,這是不是精神勝利法?

何況,蔣介石對台灣,難道只有二二八和白色恐怖這兩筆帳可以算嗎?

如果當年蔣介石像李宗仁一樣出亡美國,陳水扁可能經歷了紅五類,蔡英文則必是黑五類。

蔣介石必須承當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政治批評(且不論轉型正義正要為「白色恐怖」的成千上萬的「匪諜」平反,而如今卻仍有綠委主張共諜應處死刑),但他實行了三七五減租、地方自治、保留「黨外」為台灣民主的種籽、在冷戰中周旋於國際困局、打贏八二三戰役,及正確領導台灣經濟發展路徑,這些也是「整個蔣介石」的一部分,也是正面且真實的「一部分的蔣介石」。那麼,這些帳都不必算嗎?

台獨可以肢解蔣介石的銅像,但不能肢解歷史。

持平而論,蔣介石所實踐的最大歷史正義及台灣正義,就是用中華民國保住了台灣,也用台灣保住了中華民國,以致迄今仍可能用「一中各表」與中共抗衡。

至今為止,這仍是蔣介石的歷史勝利,也是台灣的集體勝利。

甚至可以說,台獨勢力之有今日,也應溯源自蔣介石。如果不是蔣介石在一九四九在台灣保住中華民國,換成在中共統治下的台獨,可能要用自殺炸彈的疆獨模式來推動,絕無可能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為史明先生慶生。

解構中正紀念堂就能解構中華民國嗎?就能成就台獨嗎?還要不要再解構國父紀念館呢?因為蔣介石帶來的中華民國憲法是三民主義憲法,台獨難道要留孫中山為「國父」?且還要不要再否定蔣經國呢?因為蔣介石安排其子蔣經國接任豈不正是最大的「不義」?要算帳就要算總帳,不能只打二二八的算盤。

談「轉型正義」,先要建立一個衡量「正義」的標準。

如果中華民國對台灣的生存發展是一種「正義」,那麼就應公正評價「整個蔣介石」。可以抨擊他的過失,也不能抹煞他的功勛。

反之,如果認為台獨才是台灣的正義,才是台灣的活路。那麼,最終必須以「正名制憲/台獨建國」才能實現正義。如此,推倒銅像還不夠(慈湖已收容了兩百餘座),還應把推土機開到慈湖刨墳鞭屍,再解構「國父」紀念館,並攻擊蔣經國這位外來政權的世襲者在台灣的造孽(他不是有打壓黨外人士及江南案嗎?)。

政治正義可從歷史及現實兩個層面來看。

先談歷史。如何看整個孫中山?如何看整個蔣介石?如何看整個蔣經國?如何看整個國民黨?如何看整個中華民國?這是從歷史功罪來談「不義/正義」及「轉型正義」時,必須首先釐清之事,不能只有二二八。

中華民國的正義,也必須與台獨的正義對照來看。因為,台獨必須否定「整個蔣介石」,但中華民國不會走到這樣的結論。

再談現實。中華民國正義與台獨正義,在台灣是見仁見智,也各有支持者。台灣確實有不少人用台獨史觀評論正義,如皇民及三七五地主的後裔;但台灣確實也有不少人用中華民國史觀看正義,如蔣經國親赴現場接回台灣的大陳人及三七五的佃戶後裔。

這是涉及國民情感的政治正義,而不是一刀切的法律問題。誰有權力用立法院一時多數暴力,就只管照顧一些台獨支持者的情感(蔡英文說,有些長輩一生都在等這一刻),卻完全踐踏另一些中華民國支持者的情感?請問蔡英文:這難道不也是另一些人一生的政治認同?

在此一頃刻,民進黨在立法院忘情享用它的多數暴力,想要扭曲歷史正義,看起來好像是台獨的勝利。但台灣真實的政經走勢卻是:台獨在國際上及兩岸間已絕無可能,儼然已是失敗者;且在台灣內部,台獨也儼然變成了只是一種「內殺型的台獨」,民進黨一方面求救於中華民國,另一方面又「去中華民國化」,不啻也是正在走向政治自殺的失敗者。

如果台獨將是勝利者,那麼就這樣放手去幹吧!但如果台獨注定要失敗,而所有的「務實台獨工作者」都在領中華民國的薪俸,竟用此種違反民主法治原則的「條例」,將其政治偏見強加於全民頭上,民進黨究竟將是勝利者或失敗者?

即使中正紀念堂被剷平,也不會成為台獨的地基。

其實,馬英九將「中正紀念堂」及「自由廣場」雙雙保留;一方面維持了藍的統緒,另一方面也容納了綠的思維,這就是一種「和解」。但任何人若想要做到趕盡殺絕的「有我無你」,那就是「鬥爭」,就是「製造對立」。

藍的傳承和綠的思維,都是台灣的真實,皆應珍惜。我相信,有這種想法的台灣人或許不少,我們也許無法阻攔民進黨這種簡直是政治自殺的操作,但也應當為我們的擔慮與反對在此留下紀錄。

其實,台灣仍待完成的最重大的「轉型正義」,正是台獨自己必須醒悟及轉型。

因為,中華民國若亡,台獨的忌日不會在不同日。







勞基法進階修法/勞基法修法廣告 自曝其短
2017-12-09 00:17 聯合報  鈕則勳/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兼主任(台北市)
為勞基法修法,行政院在平面媒體刊登廣告強調,「改變,是為了最辛苦的你」。圖/翻攝自報紙

為了凸顯出勞基法再修法的正當性,行政院祭出了「改變,是為了最辛苦的你」政策行銷廣告,但一出檯立馬被勞工團體狠狠打臉,除指稱政府欺騙外,勞團也呼籲政府別再拿中小企業與低薪勞工當藉口。

坦白說,就廣告策略來看,這則廣告被批評,理由非常簡單,因為其根本就是個「自殘行銷」。

首先,民進黨上次修勞基法讓「一例一休」通過,也透過了宣傳管道來凸顯「一例一休」的正當性,然現今再修法,同時亦祭出了訴求「讓最弱勢勞工薪水能有彈性、讓中小企業充分發展」的廣告,頓時讓人覺得政府「昨是今非」,難道之前為「一例一休」所做的宣傳是「假的」?或是看官們「眼睛業障重」?

其次,廣告訊息的說服力太弱,以勞動部民調做基礎建構一個基層勞工及一位中小企業主的「內心話」為修法做支撐;但現今問題是,傳統民調已凸顯盲點及限制時,應多輔之以大數據分析,才能將誤差率做有效控制,若政府沒做好抽樣誤差控制,只拿對自己有利數據宣傳,反而凸顯自以為是。

廣告中虛擬了基層勞工與中小企業主的心聲,只是為了呼應修法目的,並非真實例證,說服力當然不足。

最後,看了整篇廣告,會讓人覺得廣告的主要目的,似乎是要導向「加班才能增加收入」,若真如此,反而更凸顯政府的無能、自曝其短;畢竟政府若能搞好整體經濟,強化國外投資或是借力使力融入國際政經,經濟自有振衰起敝的可能,薪水便可順勢增加。政府不從大格局著手,豈不本末倒置?

綜合上述,這樣的廣告,除了是「自殘」、「自曝其短」的行銷操作外,更凸顯出政府專業的困境,不只是政策制定,廣告行銷也是。






勞基法進階修法/勞基法「極短」賞味期
2017-12-09 00:23 聯合報  鐘重發/教師(彰縣北斗)
行政院長賴清德(左)日昨指示勞動部,啟動勞基法的下一階段修法。他說,AI發展已衝擊就業,台灣迫切需要符合時代需求的「勞基法」。圖為賴揆參觀醫療科技展。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修訂法令的賞味期愈來愈短。新政府上任後修訂勞基法「一例一休」條文,實施不到一年即要進行再次修法,賞味期竟不到一年。

不過,「一例一休」不會是最短命的;日前才在立法院委員會初審的「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法令仍未三讀;日昨行政院長賴清德指示勞動部,著手啟動下一階段修法。

雖然說:「朝令有錯,夕改,可也」。不過,如此攸關經濟發展、民眾生活、社會安定的重大法案,卻在立法院經過「一分」、「半分」的強行表決即成法,而修法賞味期卻只是短短的數月;如今修法尚未出立院大門,又要進行再次修法。似乎只在告訴民眾「肉食者糜」,高官們悖離民生疾苦遠矣!

國家要安定、經濟要發展、民生要安康,主其事者不只要「深思熟慮」,更要「以德服人」,才能祈求國泰民安。在上位者不能一味的只告訴民眾,是「心裡最軟的一塊」,然後卻要求基層要「換位思考」,要「苦主們」再以國家社會大局為重,被犧牲的永遠都是基底層「最軟的柿子」!

一再說「跟人民站在一起」的民進黨蔡主席,此時是您「換了位置當上總統」,小老百姓們可依舊仍是被壓榨的「苦主們」,最該「換位思考」的不是基層百姓,而是府院黨的高官,還有蔡總統您了,不是嗎!

或許,這個國家真的完全改朝換代了,小老百姓們更應該改換並習慣綠色思維了。







要抱著假富庶到何時?
2017-12-09 00:43 聯合報  張珍華/國中教師(苗縣後龍)
主計總處最新調查,全台三分之一受雇者月薪不到三萬元,而「非典型就業者」更衝破八十萬人,創下新高。本報資料照片

承辦國三戶外教學的業務,其中有位學生因家中經濟問題複雜,懂事的她說:「不去沒關係,我不會怎麼樣。」透過一番勸進,加上和導師合作申請,成就這學生一場難忘之旅。

年終到了,各領域企業的銷售額統計陸續呈現,其中汽車界今年售出四十幾萬輛的新車中,有兩成是高價的進口車,乍看台灣社會似乎「極為富庶」,這是真的嗎?

根據聯合晚報九月初統計,年所得最低廿%者,平均年所得不到卅三萬,台灣至十月底止有將近九百萬戶的家庭,若依照汽車銷售量的數據分析,台灣約五分之一家庭購買新車,其中或有貸款者;而年所得低的家庭,恐怕連最基本的衣食需求都無以為繼。

近日都會區火災頻繁,受災戶多為買不起房子的族群,蝸居在頂樓加蓋、草草隔間的房間,政府的柔軟心沒有給予這些人暖陽,他們窮得連尊嚴都沒有,只能在繁華的都會夾縫中喘息,這是政府應該留心的問題。

科技發展帶動物質生活改變,許多收入卅K左右的就業人口,已成為經濟活動主要的消費者,這是筆者要談的另一個問題—消費者購買物品時,是否真正考慮「需要」的問題?

家庭中的經濟問題,並未壓垮學生的樂觀與上進,因為她懂得安貧;月光族不能有計畫的消費,是因為不懂得寡欲。政府應該拿出具體方針,解決人民求生存的問題;亦應端正社會價值觀,解除假富庶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