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起薪高低 誰說了才算?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0044/web/

.聯合報社論/開放低階勞動移民根本是飲鴆止渴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不願面對的真相
.經濟日報社論/起薪高低 誰說了才算?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經濟日報社論/起薪高低 誰說了才算?


2017-11-15 03:33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針對「五缺」中的缺工問題,向上市櫃公司、國際級企業喊話,他認為起薪3萬元太低,應有調升空間。但是,工總理事長許勝雄回應,起薪3萬是高是低,要看各企業條件;商總理事長賴正鎰雖坦言起薪3萬太低,但也強調薪資應由市場決定。
賴揆上任後,立刻為公務員加薪3%,現在又向企業道德勸說加薪,因為他認為薪資和勞動條件是缺工、缺人才的重要原因,如果上市櫃公司、國際級企業率先提高起薪,對年輕人會有很大鼓勵,社會對產業發展也會有信心,否則,每次談到起薪,過去是22k,現在進步到28k,和國人期待還是有落差。
政治人物向企業喊話加薪,賴揆絶對不是第一個,前總統馬英九、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都有類似喊話;賴揆為公務員加薪,蔡英文總統也呼籲企業跟進。而賴揆喊話不單是説說而已,而且是有後續行動,如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在出席公開活動時表示,已委請證交所等單位規劃上市櫃公司揭露調薪案,等規劃出爐後就會開始實施。
換句話說,政府擬透過揭露上市櫃公司調薪狀況,造成業者間的示範效應,如果別家公司調薪,而你的公司不調,不僅有面子問題,而且好的人才可能被搶走,這會迫使原本沒調薪計畫的公司不得不跟進,從而帶動企業加薪風潮。但是,勞工薪資基本上是由勞動供給和勞動需求共同決定的,任何違反市場規律的政策指引或措施,最終都不可能產生實質效果。
譬如說,在景氣不好、企業不賺錢的時候,市場勞動供給遠超過需求,市場行情3萬起薪就僱得到人,企業就不可能用高過市場行情很多的薪資來僱人。反之,景氣熱絡、企業賺錢的時候,各行各業都在搶人,企業不調薪,員工就可能被挖走,薪資上漲是必然結果,不必政府插手。這種市場規律是最簡單的道理,政府該管的是怎麼樣促進投資,活絡景氣,營造出一個企業都要加薪搶工的大環境,而不用花心思在效果有限的道德勸說。
再如,過去十多年來,不論景氣好壞,國內實質薪資長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回2000年之前的水準,這種結構性的低薪現象,也是市場規律使然,因為台灣經濟成長模式過度依賴重視規模和效率的代工出口模式,多數出口廠商對勞工成本斤斤計較,當然就會拉低整體薪資水準。日前媒體報導,股王大立光在嘉義徵作業員,每月起薪只有2.6萬元,因而被網友酸爆。大立光隨後解釋加計加班及獎金,作業員平均月薪4.25~5.85萬元,相較市場行情,待遇不算差。但坦白講,依賴代工出口的經濟成長模式不作根本改變,提升薪資永遠只是一句口號而已。
還有一種理論,指國內勞動市場的勞資關係不對等,政府應該介入糾正市場失靈,提高基本工資就是一種積極手段。如南韓政府最近決定明年起最低工資調漲16.6%,勞工最低月薪約新台幣4.2萬元,比台灣足足高出一倍,因而有勞工團體呼籲台灣也應師法南韓,大幅提高基本工資。這種從勞工權益面來影響薪資的政策思維,近年逐漸受到重視,但台灣的問題在於,若改變不了計較勞工成本的經濟成長模式,提高基本工資必然會影響經濟成長及就業機會,倒過頭來反而壓低整體薪資水準。
所以,政府要改變勞工起薪乃至整體薪資偏低問題,必須從總體經濟、產業發展及勞工政策等作通盤考量,找出綜合性對策及長短期做法,重點是在改變勞動市場的結構,從勞動供需的調整來達到促進薪資成長目標。我們並不反對政府以道德勸說方式力促企業調薪,也相信多少會有一些短期效果,但是,整體薪資高低最終仍是要由市場來決定,不是政府、也不是企業説了算。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不願面對的真相


2017-11-14 23:4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中火力發電廠汙染問題,始終是全民關注焦點。 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空汙問題引發社會關切,「一個台灣,兩種空氣」,「台灣越往南部平均壽命越短」,甚至細懸浮微粒PM2.5的專有名詞,都成熱議話題。或許因為如此,台中市府大動作退回了台中電廠九部燃煤機組的許可證展延申請。看似好大氣魄,但台中火力發電廠供應全台電力二十%,一旦操作受阻,後果立即浮現,形同拆穿了蔡英文「非核家園絕不影響供電」的泡沫承諾。
蔡政府主打「非核家園」,看似安全保證,但今夏的跳電事件民眾記憶猶新,全台日日都在限電邊緣走鋼索。不僅如此,綠能發展遲緩,為了廢核,過度依賴燃煤發電而走向空汙的回頭路,招致專家「用肺換電」的譏評。中南部民眾目前活在「每一口呼吸都有致癌風險」的處境中,請問民進黨的能源政策還能繼續以「非核家園」口號支撐嗎?
誠實一點吧,道德高調是無法「永續發展」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製作拍攝「不願面對的真相」,當年推波助瀾地球暖化議題,讓他本人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今年並繼續拍攝了續集。但高爾本人受爭議於他搭私人飛機出訪的紀錄,自家豪宅泳池用電量高達美國平均家戶六倍以上,驚人「碳足跡」的評語始終與他如影隨形,有人譏諷這是「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
非核家園是否隱藏著「小英不願面對的真相」?台中電廠停工與否,台灣已免不了汙染與缺電兩害並存,果真台灣人用肺也換不來電啊!

聯合報社論/開放低階勞動移民根本是飲鴆止渴


2017-11-14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為解決社福、長照等缺工問題,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提出「計畫型移民」主張,將研議開放新南向勞動移民。 記者林俊良/攝影


行政院最近檢討國內缺工、缺才問題,以產業缺工達廿三萬人為由,考慮開放「勞動移民」。政務委員林萬億稱,政府將鎖定新南向國家,研議計畫性移民政策,以填補國內缺乏的人力。這項政策,不僅未務實評估台灣接受新勞工移民的社會成熟度,且將惡化國內青年就業低薪化的處境;若貿然實施,後果將不堪設想。
從廿多年前台灣開放外籍勞工以來,產業界對移工的倚賴,就走上了不歸路。一開始,政府還信誓旦旦,要求總量要控制在三、四十萬人以下;但到了今年,外勞人數已高達六十五萬人。若計入近十萬逃逸外勞,及入境後非法打工者,數字將更可觀。日本人口是我國五倍,但雇用的外籍勞工僅一百萬人;韓國人口是我國兩倍,雇用外勞人數與我國相當。由此看來,台灣使用外勞成癮嚴重,政府不僅不檢討,卻要進一步開放勞動移民,何其荒唐!
企業界過度倚賴外勞的結果,已對台灣經濟帶來三個明顯的不利影響。第一,是對本國勞工的就業造成排擠,這對中年勞工及原住民勞工的衝擊尤為顯著;第二,是聘用大量低薪外勞的結果,造成國內勞工的長期低薪化,這也是青年起薪廿二K發生「定錨效應」的元凶;第三,許多產業因安於廉價的替代勞力,而懈怠了升級和轉型。
簡言之,台灣對於外籍勞工的倚賴,已到了過度耽溺而致競爭力弱化的地步。如果政府再開放低階勞工的移民,不僅許多產業將不思寸進,政府奢言提高勞工薪資的夢想,恐將沒有實現之日。原因很簡單:如果就業市場隨時有一大批容易管理又價格低廉的外籍勞工可以替補上陣,相同品質的本國勞工如何有機會以較高待遇擠進市場?勞動力、薪資、就業、社會安全,這些因素原本環環相扣,政府卻一心想著廉價外勞,而不考慮國內整體社會的人力資源及產業升級,這是聰明還是愚昧?
進一步看,世界各國開放移民,無不以有助國家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為優先;反觀台灣,行政院卻是要讓供應農漁業及長照的低階勞工先行,根本是本末倒置的作法。多年來,各界高呼降低白領專業人才來台門檻,協助台灣產業研發,但政府卻遲無作為;如今,蔡政府竟能一舉躍向開放低階藍領移民,賴揆能否解說其中邏輯為何?
再說,台灣社會是否已準備好迎接大量的南洋移民,恐怕仍是一個大大的問號。近廿年來,台灣因引進外籍配偶,從而產生了一個世代的「新台灣之子」;對於這些新住民及其子女,社會至今都難免持異樣的眼光看待。其間主要原因之一,是民進黨「福佬沙文主義」的心態太過強烈,無法平等對待其他外來或弱勢族群,甚且不時加以貶抑。試想,對於共同生活超過半個多世紀的外省同胞,民進黨都仍有異樣眼光,要說台灣社會能迅即包容並接受新南向國家的大批移民,豈非癡人說夢?再看政委林萬億大砍軍公教年金的重手,他為了缺工開放新南向國家移民,又會如何相待?
政府若擔心逃逸外勞人數越來越多,應該從改善仲介制度著手,設法減少中間剝削及各種不人道待遇,而不是用開放勞動移民來掩飾自己政策失效失靈之無能。任意開放低階勞工移民,不會提升國家競爭力,只會對本國青年及中壯年就業造成更大的擠壓,並埋下社會歧視及衝突的禍根。這些,歐美國家的移民衝突歷歷可鑑,唯獨蔡政府看不到嗎?
務實而言,若為增補農漁長照人力,開放具有與台灣文化語言相通的中國大陸勞工來台,或許更有助於服務及溝通的品質。但行政院只對新南向國家開放,難免是意識形態作祟,因而短視地拿移民政策去幫「新南向」促銷。這形同飲鴆止渴,將帶給台灣長期而不可測的經社傷害。